1、央行等四部門聯合推出降費措施,聚焦降費呼聲高、使用頻度高的基礎支付服務,提出12項降費措施,將于9月30日起實施。此外,央行配合銀保監會推出降低ATM跨行取現手續費長期措施,適應異地養老、醫療等需求。初步測算,全部降費措施實施后預計每年為市場主體、社會公眾減少手續費支出約240億元,其中惠及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超過160億元。四部門發文后,國有大行們和支付寶等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積極表態,將進一步減費讓利。
2、國家統計局:1-5月份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247.4億元,同比增長83.4%,比2019年1-5月份增長48.0%,兩年平均增長21.7%。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持續鞏固,市場需求穩定恢復,工業企業經營狀況不斷改善,企業利潤持續穩定增長。5月份近七成行業利潤同比增長,八成行業盈利超過2019年同期。
3、標普:鑒于中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并迅速開展疫苗接種工作,預測2021年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(GDP)將增長8.3%。
4、新華社發文稱,《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》正式實施,18條紅線是監管部門針對理財產品銷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。當前正值銀行理財產品轉型關鍵期,打破剛性兌付、產品從預期收益型轉向凈值型,銀行和理財公司面臨著不小壓力。但越是這樣的時候,越要不折不扣地落實監管要求,壓實責任,確保業務的每一個環節依法合規。
5、外匯局:一季度中國對外證券投資717億美元,境外對我國證券投資752億美元,跨境雙向證券投資均較活躍,反映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較好滿足境內外投資者資產配置需求。
6、截至3月末,中國全口徑(含本外幣)外債余額為25266億美元,環比增長5%。外債增長主要由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等推動。外匯局指出,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是外債規模穩步增長的基礎,預計未來外債規模仍將延續穩定態勢。
7、國稅總局:對于可轉換債券發行人而言,發行可轉換債券支付的利息,是其一項正常融資成本,允許稅前扣除,對于持券人將應收未收利息一并轉換股票的,發行人應付未付利息支出,可以稅前扣除。
8、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,協同配合福建省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,加強對福建上市公司風險化解的指導,持續加強債券違約、股票質押以及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研判,突出標本兼治,消化存量和遏制增量并舉,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風險。
9、中證協就修訂《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辦法》征求意見,評價指標體系擬從五類指標增至七類,增加市場秩序維護指標,對涉及低價競爭行為視情節輕重進行扣分;調整業務能力指標,刪除公司債券承銷金額指標,降低主承銷項目數指標分值。
10、中國對外金融資產總規模繼續增加。3月末,我國對外資產88776億美元,環比增長2%。其中,直接投資資產增長0.8%;證券投資資產9658億美元,增長7.3%;對外存貸款等其他投資資產增長7.5%;儲備資產規模繼續位列全球第一。
11、交易商協會會計專業委員會召開座談會,聽取業務部門關于銀行間債市整體發展、債務融資工具產品創新及后續管理等工作匯報,并圍繞資產評估、永續債等權益工具產品、資產證券化相關產品會計出表等主題展開積極討論和深入交流。
12、永續債發行主體繼續擴圍,政策性銀行首次獲準發行永續債。銀保監會公告,同意進出口銀行發行不超過600億元人民幣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,并按照有關規定計入該行其他一級資本。
13、河南省債券投融資交流會召開。央行鄭州中心支行副行長王深德表示,河南債券市場正逐步回暖,企業發債速度恢復明顯。交易商協會市場創新部項目主管馬捷稱,將繼續支持河南省發行人通過債務融資工具融資。
14、梳理近兩年銀行發行永續債、二級資本債和可轉債情況發現,今年來銀行發債規模約4645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0%,其中,第二季度發行規模較往年同期創下新高。多位受訪人士認為,下半年銀行發債補充資本的需求仍然較大。
15、在前期落地首單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項目的基礎上,近日中國華融江蘇分公司通過銀登中心公開競價,收購工商銀行債權總額458.18萬元的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。這是中國華融參與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的成功破冰。
16、凈融資額轉負后6月城投債發行漸暖,Wind數據顯示,截至6月25日,6月城投債發行2760.57億元,凈融資額為412.81億元。業內人士表示,城投債發行出現回升并不意外,但在嚴監管之下,城投債高速增長的局面難以再現。
17、招商銀行副行長兼財務負責人王良在股東大會上表示,自從去年疫情爆發之后,招商銀行按季披露延期還本付息的數據,目前延期還本付息的貸款余額還有175億元,整體的風險狀況可控,且招商銀行對延期還本付息的項目客戶,采取了比較嚴格的管控措施,避免了質量的下滑。
18、富時羅素亞太區產品和銷售客戶關系主管李戰鷹透露,富時世界國債指數(WGBI)納入中國國債將從今年10月底開始。李戰鷹認為,外資已從戰術性投資轉為戰略性配置人民幣資產。中國國債正進入全球投資者固定收益組合的核心資產范圍,未來幾年外資增配趨勢不改。
19、匯豐中國打開了外資銀行在華的業務空白。匯豐中國推出了面向企業客戶的綠色存款計劃,成為中國內地首家推出該類計劃的外資銀行。
20、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數據顯示,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近12周以來首次出現資金外流,流出額為11億美元;新興市場股市遭遇2020年9月以來單周最大規模資金流出,流出額為16億美元。
21、【債券重大事件】中誠信國際:將“18康美01”和“18康美04”的信用等級由CC調降至C;景峰醫藥:中誠信決定將公司主體及“16景峰01”的信用等級由AA-調降至A;新世紀評級:將迪森股份主體及“迪森轉債”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A-;聯合資信:“16無錫惠開債/PR惠開債”調整評級展望為負面;中證鵬元:將岱勒新材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;聯合資信:將浙農股份主體及“華通轉債”的信用等級上調為AA,展望穩定;中國華融首單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落地;山東如意科技集團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,執行標的1億元;“19藍光02”跌超27%,盤中臨時停牌;永創轉債漲超30%,盤中二次臨停;“21南司01”“21陜西金控SCP001”“21浙能源SCP006”“21運城城投CP001”取消發行等。
22、【海外信用評級匯總】①標普授予東方財富“BBB-”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,展望穩定②惠譽確認碧桂園長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“BBB-”,展望穩定③穆迪維持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“Baa1”發行人評級,展望“穩定”。
本文章轉載自:Wind
聲明:本網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本網站轉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態度,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建議;部分文章轉載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,若涉及版權問題,敬請聯系我們,聯系方式: services@huilinbd.com 。本網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